python tkinter 布局_python tkinter学习——布局
本站寻求有缘人接手,详细了解请联系站长QQ1493399855
目录
一、pack()
二、grid()
三、place()
四、Frame()
正文
布局
pack()有以下几个常用属性:
side
padx
pady
ipadx
ipady
fill
expand
1,side
side属性有四个可选值:'top'、'bottom'、'left'、'right',分别表示将控件位置设在窗口顶部中心、底部中心、左边中心、右边中心。side默认值为'top'。
2,padx、pady、ipadx、ipady
这四个属性分别设置控件水平方向外边距、竖直方向外边距、水平方向内边距、竖直方向内边距。
3,fill
fill属性有四个可选值:'none'、'x'、'y'、'both'。分别表示不填充、将控件沿水平方向填充、将控件沿竖直方向填充、将控件沿水平和竖直方法填充。
当side属性被设为'top'、'bottom'时,fill只能沿水平方向填充;当side属性被设为'left'、'right'时,fill只能沿竖直方向填充。
4,expand
expand属性有两个可选值:0、1(或者'yes'、'no')。expand默认值为0。
当expand属性为0时,前面所说的side、fill一切正常;当expand属性为1时,side属性无效,此时控件会在窗口中心位置,且fill既可沿水平方向填充,也可沿竖直方向填充。
grid()有以下几个常用属性:
row
column
rowspan
columnspan
sticky
1,row、column
grid()将窗口看做一张表格,将控件放在其中的单元格中,而row、column则用来设置控件所在单元格的坐标。
例如:
#文件名:test.py
import tkinter as tk
window = tk.Tk()
window.title('test')
window.geometry('400x400')
btn1 = tk.Button(window,text='one',width=5,bg='green')
btn1.grid(row=0,column=0)
btn2 = tk.Button(window,text='two',width=5,height=5,bg='red')
btn2.grid(row=0,column=1)
btn3 = tk.Button(window,text='three',width=3,height=3,bg='blue')
btn3.grid(row=1,column=0)
btn4 = tk.Button(window,text='four',width=15,height=10,bg='yellow')
btn4.grid(row=1,column=1)
window.mainloop()
效果如图:
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,单元格的宽度、高度是由同一列中最宽、同一行中最高的控件的宽高决定的。
3,rowspan、columnspan
有时候,一个控件可能会占用不止一个单元格,这时就要用到rowspan、columnspan,他们的作用与合并单元格类似。
rowspan=3表示该控件会在竖直方向占用3行单元格;column=3则报表时该控件会在水平方向占用3列单元格。
现在我们对test.py做些改动,让绿色按钮占用2x2个单元格:
btn1.grid(row=0,column=0,rowspan=2,columnspan=2)
咦,绿色按钮怎么不见了?
要注意,这里的合并单元格和html中
既然合并单元格周围的控件不会自动被挤开,那我们就只能手动更改其坐标了。
为了便于理解,我们看张示意图:
从图中可以看出,应该将红色按钮坐标设为(0,2),蓝色按钮坐标设为(2,0),黄色按钮坐标设为(2,1)(准确地说应该是设置行和列的序号)。
改动后代码如下:
btn2.grid(row=0,column=2)
btn3.grid(row=2,column=0)
btn4.grid(row=2,column=1)
你可能会觉得,绿色按钮并没有在竖直方向上占用两个两行单元格,前面说过,单元格的高度是由一行中最高的控件的高度决定的,而第二行中没有控件,是空的,所以高度为0。
我们在第二行添加一个灰色按钮,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出各个按钮的位置关系:
btn5 = tk.Button(window,text='five',width=15,height=4,bg='gray')
btn5.grid(row=1,column=2)
4,sticky
sticky属性用于设置控件的对齐方式,其可选值有'N'、'S'、'E'、'W'以及这四个值的各种组合。
当stick属性的值为这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时,控件会向相应方向对齐;当stick属性的值为其中两个时,控件会向相应的一个角对齐;当stick属性的值为其中三个、四个时,控件会先向前两个设定的方向对齐,然后向后两个方向进行填充。
例如,我们将绿色按钮设为sticky='W'时,则它会左对齐,如图所示:
当我们将绿色按钮设为sticky='W'+'N'时,则它会左对齐+顶对齐,因此会位于单元格的左上角,如图所示:
当我们将绿色按钮设为sticky='W'+'N'+'S'时,则它会先进行左对齐+顶对齐,然后向下填充单元格,如图所示:
当我们将绿色按钮设为sticky='W'+'N'+'S'+'E'时,则它会先进行左对齐+顶对齐,然后向下、向右填充单元格,如图所示:
place()有以下几个常用属性:
x
y
relx
rely
anchor
1,x、y
x、y属性用来设置控件的绝对坐标。
2,relx、rely
relx、rely属性用来设置控件的相对坐标,范围为0-1。
可以同时使用相对坐标和绝对坐标,此时先根据相对坐标确定控件位置,然后根据绝对坐标使控件进行偏移,最后确定控件的最终位置。
3,anchor
anchor属性有9个可选值,分别表示9个方向,用来设置控件的锚点。如图所示:
例如,anchor='nw',x=100,y=100表示控件的左上角将在坐标(100,100)处,而anchor='n',x=100,y=100表示控件的顶边中点将在坐标(100,100)处。
Frame()本身是tkinter中的一类控件,用来帮助我们进行布局。
首先我们创建四个框架,同时创建一个标签,为了方便观察,我们给框架添加了背景色和边框,如下所示:
#文件名:test'.py
window.title('test window')
f1 = tk.Frame(window,width=150,height=150,bg='blue',borderwidth=2)
f2 = tk.Frame(window,width=150,height=150,bg='red',borderwidth=2)
f3 = tk.Frame(window,width=150,height=150,bg='gray',borderwidth=2)
f4 = tk.Frame(window,width=150,height=150,bg='yellow',borderwidth=2)
f1.grid(row=0, column=0)
f2.grid(row=0, column=1)
f3.grid(row=1, column=0)
f4.grid(row=1, column=1)
l1 = tk.Label(window,text='one',bg='pink',width=5).grid(row=0,column=0)
此时的框架似乎就是一个普通的矩形控件。接着我们将标签放入框架中,也即将框架作为标签的父对象(为了避免大段大段的重复代码影响阅读,我们使用----snip----表示省略部分前文已使用过的重复代码。):
----snip----
l1 = tk.Label(f1,text='one',bg='pink',width=5).grid(row=0,column=0)
可以发现,框架的大小发生了改变,准确地说,框架大小变为了框架中控件的大小。
接着,我们再添加一个标签:
l2 = tk.Label(f1,text='two',bg='pink',width=5).grid(row=1,column=1)
此时,框架的大小是框架中所有控件的外接矩形的大小,也即刚好将所有控件包裹住的大小。
如果想改变框架的位置,比如使其在左上角,只需设置sticky='W'+'N'即可。
另外再来看一种情况,我们将标签的宽度增大:
l1 = tk.Label(f1,text='one',bg='pink',width=15).grid(row=0,column=0)
l2 = tk.Label(f1,text='two',bg='pink',width=15).grid(row=1,column=1)
框架被里面的控件撑起来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