代码打补丁的利器——diff和patch
本站寻求有缘人接手,详细了解请联系站长QQ1493399855
一般来说,如果我们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对代码进行修改,是不需要通过打补丁的方式的,因为我们可以直接改动文件即可。但是如果针对一款要上线的产品,我们总不能在研发的电脑上编译通过后直接发布到线上的。(转载请指明出于breaksoftware的csdn博客)因为这样做有很多缺陷:
- 最后负责编译的同事,可能忘记提交最终的代码。这样代码库中的代码逻辑和线上运行的产品逻辑将存在差异。
- 最后负责编译的同事的编译环境可能已经感染病毒,从而导致编译的产品也携带病毒。这样的产品发布到线上将污染生产环境。
- 无法保证最后负责编译的同事是否对产品逻辑“做过手脚”。
- 无法保证最后负责编译的系统版本和关联库版本和线上环境一致。
因为存在种种弊端,所以很多公司都会有专门的编译系统。大家把代码提交到代码库,然后触发编译平台。编译平台会挑选一些编译环境将代码从代码库中拉取下来,然后在这些与外网隔绝的稳定环境中进行代码编译。这样可以杜绝上述问题。
在一些成规模的公司,会有很多可供大家公用的代码库。如果我们要实现一个功能,可能会用到这些代码库——即依赖,其与我们工程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两种:
- 把这些依赖放在我们工程代码内部,成为我们自己的私有代码。
- 依赖以独立模块存在,不属于我们自己维护的工程代码。只有在编译前才拉取下来。
可以看出方案1非常不易于维护,因为我们的依赖库会不定期更新,这样就需要定期检查每个依赖库是否有更新并同步更新。而方案2可以让我们从上述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。我们只要在编译前把库(可能是最新的)拉取到本地或者编译环境下即可,而不用关心库的维护者什么时候进行了更新。因此。一般项目我们都是选用方案2的。
上述看着一切都很美好。而然现实往往比理想要复杂很多。比如我们发现依赖库存在bug,而维护者没有时间去验证bug从而无法提供一个我们认为“稳定”的版本。我们又无法登陆公司的编译环境(实际上公司也不会让普通员工登陆编译环境,否则就太危险了),不可以手工修改依赖库的代码。这种条条规则框住的“无解”问题怎么办?给代码打patch此时就有了用武之地了。
给代码打patch需要用到两个工具——diff和patch,它们都是linux系统上工具,我们可以很放心的使用。
diff工具是用于生成补丁文件的。比如依赖库文件中文件A.cpp有bug,我们修改了bug并将文件另存为A_modify.cpp,这样通过下面命令生成补丁文件A_patch.cpp
diff -up A.cpp A_modify.cpp > A_patch.cpp
在编译前,调用下面指令将补丁临时放到依赖库的A.cpp中
patch -p0 < A_patch.cpp
这个时候A.cpp代码就已经没有bug了,我们执行编译。等编译结束后,我们可以使用下面指令,还原A.cpp到原始的内容,即去除补丁
patch -RE -p0 < A_patch.cpp
举个例子:src目录下有不能修改的代码,而我们需要修改其中若干个文件。则我们将创建一个叫做modiy_src的目录,其中文件和src中文件相对路径一致。这样我们就可以修改modify_src下的代码,然后使用cmp工具对比每个文件。如果发现modify_src中的文件和src中的文件不一致,则在patch_src目录下生成一个相对路径一致的补丁文件
#!/bin/shfunction left_to_right(){for element in `ls $1`doleft_dir_or_file=$1"/"$elementright_dir_or_file=$2"/"$elementpatch_dir_or_file=$3"/"$elementif [ -d $left_dir_or_file ];thenleft_to_right $left_dir_or_file $right_dir_or_file $patch_dir_or_fileelseextension=${left_dir_or_file##*.}if [ "$extension" != "c" -a "$extension" != "h" ];thencontinuefiif [ ! -f "$right_dir_or_file" ];thenright_path_floder=$(dirname $right_dir_or_file)if [ ! -d "$right_path_floder" ];thenmkdir -p $right_path_floderficp $left_dir_or_file $right_dir_or_fileelsecmp -s $left_dir_or_file $right_dir_or_filedifferent=$?if [ 0 == $different ];thencontinuefipatch_path_floder=$(dirname $patch_dir_or_file)if [ ! -d "$patch_path_floder" ];thenmkdir -p $patch_path_floderfidiff -up $left_dir_or_file $right_dir_or_file > $patch_dir_or_filefifidone
}left_to_right src/ modify_src/ patch_src/
然后再写一个脚本,对patch_src下文件进行遍历,并且根据传入的参数决定“打补丁”还是“去除补丁”。
#!/bin/shfunction patch_files(){if [ "$2" == "recover" ];thencover=0elif [ "$2" == "cover" ];thencover=1elseecho "sh patch_files cover/recover"exitfifor element in `ls $1`dopatch_dir_or_file=$1"/"$elementif [ -d $patch_dir_or_file ];thenpatch_files $patch_dir_or_file $2elseif [ 0 == $cover ];thenpatch -RE -p0 < $patch_dir_or_fileelsepatch -p0 < $patch_dir_or_filefifidone
}patch_files patch_src/ $1
这样在编译时我们这么做,以保证编译正确的代码,同时在编译结束后将代码还原
sh ./patch_files.sh cover
make
sh ./patch_files.sh recover